隨機
-
磁聯軸器能不能再10毫米間距做傳動 2024/12/21
ai評估磁聯軸器在10毫米間距傳動中的效率與可靠性磁聯軸器在緊湊型設備中的應用案例10毫米間距磁聯軸器的市場需求與發展趨勢...
-
磁齒輪磁力輪傳動磁輪 2024/12/21
ai磁齒輪在醫療設備中的應用案例磁輪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磁力輪傳動在機器人技術中的應用磁齒輪的設計與制造工藝磁輪在可再生...
-
磁力輪直交傳動對軸間距 上下磁輪間隙的要求 2024/12/19
ai磁力輪直交傳動設計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軸間距與上下磁輪間隙對傳動穩定性的影響磁力輪直交傳動系統的精密調節技術上下...
-
磁齒輪和常規齒輪有什么區別 2024/12/19
ai磁齒輪與常規齒輪的成本效益分析磁齒輪的未來發展趨勢常規齒輪的材料與制造工藝磁齒輪在可再生能源中的角色磁齒輪與常規齒...
-
磁聯軸器能不能再20毫米間距做傳動 2024/12/19
ai磁聯軸器在小間距傳動中的未來發展趨勢磁聯軸器在20毫米間距傳動中的應用案例20毫米間距傳動:磁聯軸器的技術突破磁聯軸器...
有色金屬“十二五”規劃及鋁工業“十二五”規劃解讀
問:《規劃》編制的依據是什么?
答:有色金屬工業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產品種類多、應用領域廣、產業關聯度高,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防科技工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規劃》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編制,并與有色金屬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發改委正在編制的“十二五”有色金屬產業生產力布局調整規劃、全國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我部其它司局編制的節能減排規劃、再生金屬推進計劃等進行了有機銜接,在產業結構調整、資源保障、技術進步、節能減排、實施“走出去”戰略等方面取得了一致。
問:能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過程嗎?
答:2009年7月,《規劃》編制工作開始啟動,歷經規劃研究、規劃起草、規劃銜接、專家論證等階段。廣泛聽取了國務院相關部委、地方工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等各方面意見,多次組織業內專家進行修改論證。規劃編制過程是一個統一行業發展認識,凝練行業發展思路的過程,是集體智慧的成果。
問:《規劃》基于怎樣的行業發展背景和形勢編制的?
答:《規劃》編制是基于對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五個判斷”。一是有色金屬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材料支撐,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有色金屬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交通、建筑、機械、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從長遠發展看,在我國實現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的過程中仍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需要有色金屬在高精尖產品發展方面有重大突破。2010年我國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3093萬噸,表觀消費量約3424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費國。總的看,有色金屬品種較多,盡管不同品種發展特征不一致,但在國內外需求帶動下產業仍將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勢。
二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已具備由大到強轉變的良好基礎。經過“十一五”的快速發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產業規模、技術裝備、節能減排、結構調整方面取得明顯成就,主要有色金屬冶煉技術及裝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行業快速發展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重金屬環境污染等事故時有發生,節能減排任務繁重。
四是行業發展要素約束增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新形勢,以及國內兩型社會建設的推進,能源、資源和環境的制約因素日趨強化。
五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西方國家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圍繞資源、市場、技術、標準等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迫切要求有色金屬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速實現轉型升級。
問:《規劃》編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是什么?
答:基于對行業發展背景和形勢的判斷,我們提出了《規劃》編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一是體現“四個轉變”。“十二五”時期,有色金屬工業要由注重規模擴張型向生態產業發展模式轉變,要實現產業、生態、社會和諧發展;由注重主業生產經營向注重生產和服務協調發展轉變;由注重國內資源開發向注重國內外兩種資源開發轉變;由注重國內向注重國內和國際兩個空間發展轉變,加快產業轉移。
二是立足“三個支撐”。有色金屬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但考慮國內資源、能源短缺,其發展要立足支撐國內下游市場發展需求;考慮我國資源分布不均、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的國情,要立足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同時,考慮無論是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還是節能減排,都要立足技術進步的支撐。
三是堅持“一個主題”。《規劃》明確了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貫穿全篇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規劃》明確了規劃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了主要任務、重大專項。
問:《規劃》是引導未來五年有色金屬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能介紹一下《規劃》征求意見的情況嗎?
答:《規劃》征求了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資委、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統計局、銀監會、證監會、電監會、工程院,國家能源局、各地方政府工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五礦集團、中鋁公司、中色集團、中咨公司共56家單位意見。共接到49家單位的回復,其中,25家無不同意見,其它23家的反饋材料匯總整合為33條意見,經過認真研究,15條完全采納,18條部分采納。
在論證階段,邀請業內專家召開了《規劃》論證會,專家論證組由工程院院士孫傳堯等16名專家組成,孫傳堯任專家組組長。
問:《規劃》包括的有色金屬品種范圍及確定依據?
答:有色金屬產業共涵蓋64種金屬,本《規劃》范圍主要包括十種常用有色金屬:銅、鋁、鉛、鋅、鎳、錫、銻、汞、鎂、鈦,只是在具體任務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和提高資源保障力度中,涉及了較多有色金屬品種,包括稀有金屬、稀散金屬等。其原因是這十種金屬在有色金屬產業中占主導地位,合計產量占有色金屬總產量的比重超過95%,銷售收入比重超過85%;同時,這十種有色金屬也是當前統計部門采用的。
特別要說明的是稀有稀土金屬作為稀缺的戰略資源,我司正在編制《稀有金屬產業發展規劃》,因此,在本《規劃》中沒有涉及相關內容。
問:《規劃》中 “十二五”發展目標是如何確定的?
答:在具體指標的選擇上,主要選擇能夠引導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所需要的主要指標,以及國家已發布的相關規劃中已經提出明確要求的指標。“十二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0%,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8%,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銅、鉛、鎂、電鋅冶煉綜合能耗分別降到300千克標煤/噸、320千克標煤/噸、4噸標煤/噸和900千克標煤/噸及以下,電解鋁直流電耗、全流程海綿鈦電耗分別降到12500千瓦時/噸和25000千瓦時/噸及以下。2015年,前10家企業的冶煉產量占全國的比例為銅90%、電解鋁90%、鉛60%、鋅60%。
問:有色行業產業布局調整遵循怎樣的原則,如何引導有色行業進一步優化布局?
答:“十一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優化產業布局上取得了一定進步。部分冶煉產能已開始逐步向資源能源豐富的地區轉移,2010年西部地區電解鋁產量占全國比重達到51%,鋅產量占56%,鎂產量占50%,分別比比2005年上升5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32個百分點。但隨著生產要素的變化,部分產品產業布局亟待優化。電解鋁、鎂冶煉等產能嚴重過剩,2010年開工率分別只有70%、60%。
《規劃》明確“十二五”有色金屬行業布局調整要統籌規劃,堅持上大與壓小相結合,淘汰落后與新上項目相結合的原則。
《規劃》提出了引導行業進一步優化布局的方向和任務。以滿足內需為主,嚴格控制資源、能源、環境容量不具備條件地區的有色金屬冶煉產能。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積極引導能源短缺地區電解鋁及鎂冶煉產能向能源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有序轉移。逐步推進部分城市有色企業轉型或環保搬遷。在沿海地區,利用進口原料有序布局建設若干銅、鎳基地。選擇條件合適的區域,依托拆解園區,充分利用國內外廢雜銅、鋁資源建設若干規模化的再生金屬基地。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鼓勵在境外建設氧化鋁、電解鋁、銅、鉛、鋅、鎳等產業園區。
同時,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支持建設若干資源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的有色金屬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支持建設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東(中)西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區。
問:“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的意義是什么?
答:“十一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產業產品結構有所改善。通過引進技術及裝備消化吸收與再創新,鋁板帶箔、大型工業鋁型材、精密銅管箔、鈦棒、鎂壓鑄件等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初步滿足了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對高精尖產品的需要。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整體還處在國際產業鏈分工的低端環節,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尚未形成,大多數企業實際上僅僅是有色金屬某一環節的生產者。礦山生產能力與下游冶煉、加工能力比例失衡,并呈擴大趨勢,上下游行業的結構失衡日趨嚴重。一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品還不能實現國產化,新合金開發方面基本是跟蹤仿制國外,航空航天用鋁厚板、集成電路用高純金屬等產品仍主要依靠進口。稀有金屬產品也是以初級產品、中低檔深加工產品為主,高端產品比重較小。如我國銦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液晶顯示屏用銦靶材卻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同時,信息產業、新能源、新型裝備制造、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需要有色金屬工業提供重要支撐,在高精尖產品發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
因此,在優化傳統產業結構的同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具有重大的意義。到2015年,實現有色金屬新材料產品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8%增加到15%。
問: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一直存在資源保障能力不強的問題,“十二五”期間如何提高我國資源保障程度?
答: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有色金屬的消費需求也快速增長,使得我國礦產原料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截至2010年,銅、鋁、鎳的自給率分別只有23%、54%和14%。資源保障程度低成為制約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礦山基礎薄弱。我國現有大型有色金屬礦山多為20世紀50、60年代開發的,經過多年生產,普遍面臨資源枯竭問題。目前老礦山深部和周邊找礦工作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可供建設的新礦山不多。二是再生資源不能滿足需要。受經濟發展水平的約束,我國廢舊有色金屬的回收量遠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廢舊有色金屬進口國。三是境外資源權益依然不多。盡管我國企業境外有色金屬資源利用已經取得重要進展,但境外戰略資源權益占有依然不能滿足需要。目前,我國企業境外銅礦資源實際權益僅占礦產原料進口量的不足4%;鋁資源實際權益僅為礦產原料進口量的3%;鋅資源實際權益僅為礦產原料進口量的2.8%。
《規劃》把提高資源保障能力作為“十二五”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一是加快資源基地建設。要優先在境外,其次在境內。在境外,以加快境外銅、鋁、鉛、鋅、鎳、鈦等原料供應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推動境外資源勘探,在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依托具有國際化經營能力的骨干企業,建立與資源所在國利益共享的對外資源開發機制,加快境外資源開發項目建設,形成一批境外礦產資源基地。在國內,進一步加強重點成礦地帶的普查與勘探,增加資源儲量,提高查明資源儲量利用率,積極開展現有礦山深部邊部找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以云南、新疆、甘肅、青海、西藏、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有色金屬成礦帶資源開發為重點,加快建設西部礦產資源基地。在廣西、貴州、山西適度發展具有資源保障的氧化鋁產能。
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低品位礦、共伴生礦、難選冶礦、尾礦和熔煉渣等資源開發利用。促進銅、鉛、鋅等冶煉企業原料中各種有價元素的回收,冶煉渣綜合利用,以及冶煉余熱利用。建立完善銅、鋁再生資源利用體系,規范回收、拆解,建設一批規模化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完善廢舊鉛酸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鼓勵將廢舊鉛酸電池回收利用納入礦鉛生產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金屬污染。支持改擴建形成一批鋅、鈷、鎳、錫、銻、鍺、銦、貴金屬等回收利用及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示范工程。依托內蒙古等高鋁煤炭資源,有序推進高鋁粉煤灰資源開發利用,大力推進《赤泥綜合利用指導意見》的組織實施工作。
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指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行業在轉型升級中如何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
答:“十一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依靠科技創新,主要品種冶煉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提高較快。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有色金屬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0.65%,低于國內平均水平。自主開發的新材料少,新合金開發方面基本是跟蹤仿制國外,關鍵有色金屬新材料開發滯后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行業要繼續堅持科技創新的原則,主要從四個方面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
1. 增強創新能力。圍繞有色金屬工業發展重點和難點,在礦產資源勘查、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率、先進材料制備等領域,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培育企業的應用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創新投入機制,強化共性技術研究平臺建設,推動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開展前沿共性技術攻關,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基礎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提高產業核心競爭能力。
2.加強技術改造。支持有色金屬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以質量品種、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兩化融合等為重點,對現有企業生產工藝及裝備進行升級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實現清潔、安全生產,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管理數字化水平。
3.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認真總結和推廣行業先進企業的信息化經驗,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屬工業信息化標準規范工作體系。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鼓勵企業建設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統,推廣使用企業資源計劃(ERP)和生產制造執行系統(MES),提高管控效率。
4.加強標準化建設。適應有色金屬工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發展新材料的需要,建立、修訂、完善技術和產品標準。進一步做好能耗、安全生產、清潔生產標準的制定。制定再生有色金屬能源消耗標準和環保標準。加大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力度,實現國際國內標準接軌和雙向轉化。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努力,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重點大中型企業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精深加工產品、資源綜合利用、低碳等自主創新工藝技術取得進展,綠色高效工藝和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問:有色金屬行業是典型的“兩高一資”行業,節能減排工作面臨怎樣的形勢,“十二五”具體任務及目標是什么?
答:隨著我國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要素制約日趨強化;有色金屬產業規模的擴大,國內資源能源短缺的瓶頸日益突出;國家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高能耗、高排放的有色金屬工業面臨的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壓力日趨增加。2010年,有色金屬行業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耗的2.8%,但工業增加值只占全國的1.99%;有色金屬工業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冶煉環節,約占產業能源消耗總量的80%左右,加工占11%,礦山占5%。在冶煉環節中,鋁冶煉占61%,鉛鋅冶煉占7%,鎂冶煉占6%,銅冶煉占2%。其中,電解鋁行業的電力消費占有色金屬工業電力消費總量的80%,占全國電力消費的5%。
“十二五”有色金屬行業節能減排的具體任務是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對現有生產能力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淘汰落后,增加品種,改善質量,降低物耗、水耗和能耗等。“十一五”期間我國科技工作者發明了異型陰極鋁電解槽,通過穩定鋁液波動,降低極距,噸鋁直流電耗可降低800~1000千瓦時。在鉛冶煉方面,我國有關單位通過多年攻關,成功開發了底吹富氧熔煉技術和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技術,并實現了產業化,解決了制約國內鉛冶煉升級的關鍵瓶頸。因此,規劃提出到2015年,力爭完成1500萬噸及以上電解鋁技術改造,電解鋁直流電耗降到12500千瓦時/噸以下,年節約電力100億千瓦時;完成120萬噸落后鉛熔煉以及300萬噸鉛鼓風爐還原能力改造,年節約標煤80萬噸;完成骨干鎂冶煉企業技術改造,力爭年節約標煤100萬噸。銅冶煉、電解鋁、鉛冶煉、鈦冶煉等主要行業技術指標居世界領先。
問: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發展不斷對有色金屬行業提出新的更加嚴格的環保要求,《規劃》將從哪些方面促進環境保護?
答:有色金屬工業是以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為主(也包括再生資源利用)的產業,在生產過程中不僅消耗資源、能源,同時還排放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長期的礦產開采、冶煉生產累積的重金屬污染問題近年來開始逐漸顯露,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近年來發生的重金屬環境污染事件以及血鉛污染事件,對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規劃》以重有色金屬污染防治為重點,按照《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要求,遵循源頭預防、過程阻斷、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綜合防控原則,加快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治。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促進行業環境保護:
1.限制排放重金屬項目
嚴格準入條件,優化產業布局,禁止在在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區等對環境條件要求高的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
到“十二五”末,僅保留陜西汞銻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原生汞冶煉企業,取締其他原生汞冶煉企業。汞觸媒回收企業應配套有汞蒸汽回收裝置,除貴州萬山地區外,嚴格控制其他地區新建的汞觸媒回收企業。
2.積極推行清潔生產
大力推廣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效果好的先進生產工藝,強化從源頭防控重金屬污染。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鼓勵企業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處理。實施區域綜合整治,以湘江流域為重點,推進污染產業密集、歷史遺留污染問題突出、風險隱患較大的重金屬污染區域綜合整治。
3.強化監管能力建設
加強重金屬污染環境監測能力,推行污染源自動監控,重金屬廢氣、廢水排放企業要安裝相應的重金屬污染物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
問:為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規劃》制定了怎樣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
答:為了確保規劃主要任務的完成和規劃目標的實現,規劃從不同層面提出了七條政策措施:一是強化規劃指導;二是完善產業政策;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四是加強資源保護與儲備;五是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六是健全節能減排政策;七是改善行業管理。
二、《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解讀
問:《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包含鋁工業的內容,為什么還要單獨編制《鋁工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
答:鋁廣泛應用于建筑、包裝、交通運輸、電力、航空航天等領域,是國民經濟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不可缺少的基礎原材料。我國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材的產量都位居世界前列,電解鋁的表觀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位。
但與世界鋁工業強國相比,我國鋁工業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力、產業集中度、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差距較大,與世界鋁工業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同時,在有色金屬中鋁產量最大,占有色金屬產量的50%;能耗高,電解鋁耗電占有色金屬行業電力消耗的80%,全國電力消耗的5%。
因此,我國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等任務繁重,轉變鋁工業經濟增長方式,提升鋁工業整體競爭力的任務十分艱巨。為認真貫徹國家有關電解鋁宏觀調控政策,將電解鋁控制總量放在突出位置,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導鋁行業發展,特編制專項規劃。
問:《規劃》基于怎樣的行業發展背景和形勢編制的?
答:《規劃》編制是基于對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五個判斷”。
一是鋁市場前景廣闊,但國內產能嚴重過剩。鋁因具有質輕、可再生的特點,已成為國民經濟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不可缺少的基礎原材料, 同時新的應用領域在不斷出現,因此,其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2010年我國氧化鋁、電解鋁、再生鋁、鋁加工材產量分別為2894萬噸、1565萬噸、400萬噸和2238萬噸,分別占全球的35.9%、39.6%、18%和30.4%,除再生鋁外均居全球第一位。但由于電解鋁技術及裝備已完全國產化,準入門檻低,國內產能2010年達到2300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70%左右,已嚴重過剩。
二是技術進步成效明顯,但節能減排任務繁重。“十一五”末,國內自主發明的異型陰極槽直流電耗已居世界領先水平,但在國內推廣剛剛起步,大量電解槽尚需改造,“十二五”期間技術改造任務繁重。同時,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產業轉移亟待推進,但因淘汰機制不健全,西部地區大規模建設又加劇了國內競爭。
三是低附加值鋁材大量出口,而高端鋁材卻依賴進口。2010年國內出口鋁材217.6萬噸,出口平均價格為3400美元/噸,而進口鋁材價格平均5700美元/噸,國內大飛機等所需高端鋁材依然靠進口解決,技術創新能力不強。
三是宏觀調控政策不斷出臺,但調控效果有待改善。從2004年開始,國家不斷推出加強電解鋁等高能耗產業宏觀調控政策,但電解鋁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有增無減,如何將宏觀調控政策落到實處,是“十二五”期間面臨的主要任務。
四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行業發展能源要素約束增強。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西方國家為擺脫經濟危機,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國出口的鋁材不斷提出反傾銷。同時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新形勢,以及國內節能減排的要求,迫切要求鋁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速實現轉型升級。
問:《規劃》編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是什么?
答:基于對行業發展背景和形勢的判斷,我們提出了《規劃》編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一是體現“三個轉變”。“十二五”時期,鋁工業要由注重規模擴張型向生態產業發展模式轉變,依靠技術進步及產業調整,實現產業、生態、社會和諧發展;由注重國內資源開發向注重國內外兩種資源開發轉變;由注重國內發展向注重國內和國際兩個空間發展轉變,加快產業轉移。
二是立足“二個支撐”。考慮國內資源、能源短缺,鋁工業特別是電解鋁發展要立足支撐國內下游市場發展需求;考慮我國高端鋁材加工水平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要立足技術進步支撐。為此,我們預測了“十二五”市場需求,明確了規劃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三是堅持“一個主題”。《規劃》明確了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十二五”期間鋁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貫穿全篇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規劃》提出了主要任務、重大工程。
問:通過“十一五”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鋁工業大國,具備了向鋁工業強國轉變的產業基礎,“十二五”期間實現由大到強的標志是什么?
答:“十一五”期間,鋁工業持續快速發展,在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備了向鋁工業強國轉變的產業基礎。但是,我國鋁工業大而不強,與世界發達國家鋁工業強國相比,差距依然較大。主要表現在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低水平能力過大,產品質量不高,粗放性特征明顯,技術創新能力薄弱,國際化經營和全球配置資源能力不足,核心技術、裝備和高、精、尖產品對外依賴度大,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
《規劃》主要目標就是要通過政策的限制和引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解決我國鋁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我國鋁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根本性轉變。
實現我國鋁工業由大到強轉變的標志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產業布局合理,產業集中度高,市場控制能力強,技術經濟指標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二是自主創新能力強,能夠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技術、工藝、成套裝備、產品,并實施產業化,打破國外對高、精、尖產品在技術、裝備、工藝控制方面的壟斷;三是產品結構得到改善,品種增加,能夠生產市場所需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四是合理配置和利用資源,減少消耗,綜合回收與利用水平高,對生態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能力強;五是具有合理產業鏈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國際化經營和全球配置資源能力強,行業在國際市場上具備與其總規模相適應的影響力等。
問:國務院《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將電解鋁列為產能嚴重的過剩行業之一,“十二五”期間如何解決鋁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答:近年來,隨著投資的快速增長,在局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地方仍在加快電解鋁項目建設,使電解鋁行業供大于需、行業競爭激烈、市場價格低位徘徊、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的矛盾更加凸顯。到2010年底,全國電解鋁產能已達2300萬噸,實際產量1560萬噸,設備利用率僅70%。
《規劃》把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嚴格控制鋁冶煉產能作為首要任務。一是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準入條件,控制電解鋁產能盲目擴張。行業管理和投資管理部門要加強與國土、環保、電力、金融等部門的配合,加大執法力度,堅決遏制電解鋁盲目投資、產能急劇擴張勢頭。對違規建設的電解鋁項目,要立即停止辦理用地審批、能評審查、環境影響評價、電力供應和新增授信等手續。
二是按期淘汰100千安及以下預焙槽電解鋁和落后再生鋁產能。加快淘汰落后電解鋁產能,對國家已明確規定的落后電解鋁工藝裝備,做到按期淘汰,嚴格執行限制類和淘汰類電價加價政策。中央財政對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按《淘汰落后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給予資金支持,幫助企業解決職工安置和企業轉產等問題。鼓勵鋁生產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發展深加工及鋁制品,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鋁工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電解鋁行業結構調整和健康發展。
三是限制氧化鋁產能無序擴張。嚴格控制能源資源不具備條件地區的氧化鋁和電解鋁產能。
問:為什么“十二五”期間我國電解鋁工業發展定位于滿足國內市場需要,實施總量控制,不鼓勵初級產品出口?
答:“十一五”期間,國內鋁工業發展迅速,電解鋁及其鋁材產量年均增速分別達到了15.7%和30.4%。在國內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鋁產品特別是鋁材出口量不斷增長,2010年國內出口鋁材218萬噸,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率達到25%。但是,鋁材出口價格低于進口價格,產品附加值較低。
同時,鋁材是電解鋁的深加工產品,大量出口鋁材相當于間接出口能源。不考慮再生鋁生產的鋁材,如果鋁材全部由電解鋁生產,按成材率72%計算,2010年出口217.6萬噸鋁材需要電解鋁302萬噸,按當年全國平均電解鋁噸鋁綜合交流電耗14013千瓦時、噸鋁材生產平均電耗600千瓦時計算,年耗電436億千瓦時(三峽電站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按2010年全國平均供電煤耗335克/千瓦時計算,折標煤1460萬噸。既使按凈出口鋁材計算,年耗電319億千瓦時,折標煤1070萬噸標煤。作為能源短缺國家,大量出口鋁材及電解鋁相當于間接出口能源,不利于國內節能減排。
此外,電解鋁生產從原料到產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鋁土礦開采對植被、生態的破壞,氧化鋁生產大量赤泥的堆存,電解鋁生產外排氟的總量等,對環境總容量的考驗十分嚴峻,與建立生態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型工業化社會的矛盾比較突出。環境保護的要求決定了我國電解鋁不能無限制地發展。
因此,《規劃》從國內市場需求、能源供應形勢、資源保障程度和環境保護要求等方面出發,為了保證我國國民經濟及鋁工業可持續發展,提出鋁工業發展要堅持總量控制的原則,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繼續嚴格控制電解鋁產能擴張,不鼓勵出口。
問:《規劃》為什么提出要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
答:精深加工產品主要是指交通、建筑、包裝、航空航天、電子、國防軍工等領域需要的質量、性能和技術含量及附加值高的產品,如表面質量、尺寸精度、板型及性能方面達到了較高標準的高精度鋁板帶箔,較高技術含量的異型材、復合材料以及特種性能的鋁合金等。目前我國此類產品大多依靠進口,產業政策明確提出鼓勵發展這類產品。
從我國鋁工業產業結構看,是“兩頭弱、中間過”,原料缺乏,高檔加工材產品品種、質量、產量嚴重不足,使得我國是世界鋁工業大國但不是強國。原料缺乏的原因是由于資源不足及稟賦不佳以及電解鋁發展過快。但高檔深加工產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我國鋁加工工業自身技術、裝備研發實力不強,致使大量高檔鋁深加工產品需要進口,目前每年進口量均在40萬噸以上。盡管我國鋁加工工業近年來發展也很迅速,但如果不大力發展鋁加工工藝技術的研究,單靠引進國外先進裝備,生產的產品永遠達不到跨國鋁業公司的水平,即使在個別時期某個品種可能達到先進水平,但研發能力的不足無疑將限制我國鋁深加工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大力發展高檔鋁深加工產品,不能單靠引進國外設備增加產量,更重要的是強大鋁加工產品技術研發力量,積極開發和掌握高檔鋁深加工產品的工藝技術、工藝控制技術、高檔生產裝備,提高鋁加工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發展高、精、尖深加工產品,要求鋁工業必須走集約化道路,加大技術和新產品開發,既體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在由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式方式轉變,作為高耗能工業的鋁工業潛能較大。
因此,“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是鋁工業的主要任務之一。
問:我國鋁工業產業布局調整的目標、方向和重大工程是什么?
答:近年來,在局部利益的驅動下,國內出現電解鋁盲目建設勢頭,一批在環境容量不足、沒有氧化鋁資源保證甚至電力緊張的地區違規建設的項目紛紛上馬。電解鋁廠布點亂、規模小,重復建設嚴重,產能總體過剩,布局極不合理。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規劃》十分明確地規定了優化產業布局的目標、方向和重大工程。
目標:調整優化現有不合理的空間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實現產業與資源、能源、環境、社會和諧發展。
方向:以滿足內需為主,嚴格控制能源資源不具備條件地區的氧化鋁和電解鋁產能。在總量控制前提下,積極引導能源短缺地區電解鋁產能向能源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有序轉移。依托內蒙古高鋁煤炭資源,有序推進高鋁粉煤灰資源開發利用。選擇條件合適的區域,充分利用國內外廢雜鋁資源建設若干規模化的再生鋁基地。鼓勵加快在境外建設氧化鋁及電解鋁產業園區。
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支持建設若干資源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的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支持建設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東(中)西鋁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區。
重大工程:建立和完善高電價地區電解鋁產能退出機制,積極引導能源短缺地區電解鋁產能向能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有序轉移。逐步推進城市鋁冶煉企業轉型或環保搬遷。
問:為什么要把大力發展鋁工業循環經濟?
答:傳統的鋁工業是典型的資源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產業,是線形生產模式,即通過大量的鋁土礦資源和能源消耗,廢氣和赤泥以及槽內襯等固體廢棄物的排放,來換取人類發展所需要的鋁金屬材料。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生態型經濟增長模式。
長期以來,鋁土礦資源和能源一直是制約我國鋁工業發展的兩個主要瓶頸。由于人口基數龐大,人均鋁土礦和電力占有率低,我國鋁工業始終面臨氧化鋁原料和電力穩定供應的挑戰。在氧化鋁生產過程中還產生大量赤泥,嚴重污染環境。因此,從我國發展鋁工業資源保證程度有限、市場需求巨大、環境保護任務艱巨的基本面考慮,加快發展我國鋁工業循環經濟的任務猶為緊迫和重要。正是基于這樣的基本國情,把發展鋁工業循環經濟放在突出位置,并提出了具體目標和要求。
《規劃》提出,到2015年,再生鋁達到580萬噸/年,赤泥綜合利用和高鋁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實現規模化。
遵循循環經濟理念,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降低資源消耗。加強赤泥、電解槽廢內襯以及高鋁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再生資源規模化高效利用。
重點支持在有產業基礎的地區建設若干赤泥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在內蒙古、山西等高鋁煤炭資源豐富地區,依托大唐國際等有技術基礎和實力的骨干企業建設高鋁粉煤灰綜合利用工程;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和成渝經濟區等具備一定產業基礎的區域,改擴建若干規模化再生鋁示范工程。
問:為什么“十二五”期間鋁行業還要繼續開展直供電工作?
答:有色金屬工業是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冶煉環節,約占產業能源消耗總量的80%左右,其中,電解鋁行業的電力消費占有色金屬工業電力消費總量比重為83.6%,電力成本占到電解鋁生產成本的50%以上。
目前我國電解鋁有近百家生產廠,但大多數企業沒有實現鋁電聯營,特別是一些原來國有骨干電解鋁企業,因歷史原因沒有配套建設自備電站。這些企業采用網電進行生產,由于國家對電解鋁產業的宏觀調控,逐步取消了原來的優惠電價,加之發電成本不斷上升,導致電解鋁企業因用電成本高,企業虧損嚴重。反過來,因為用電負荷下降,發電廠發電小時不斷下降,過網電量減少,電廠及電網經濟效益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因此,為了實現電廠、電網、鋁廠多贏,《規劃》支持符合國家準入條件的電解鋁企業,積極開展直供電工作,這不僅對于電解鋁企業降低成本有利,對于電廠因多發電、電網因過網電量增加進而增加收入都是有利的。
撫順鋁廠、連城鋁廠、包頭鋁廠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鋁廠已經開展了直供電試點,但是由于涉及電廠、電網、用戶三方的利益,關系復雜,很多鋁廠還未開展直供電,因此,在“十二五”期間,還要更大范圍地開展直購電試點,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扎實推進,有序擴大直供電工作。
問:為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規劃》制定了怎樣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
答:為了確保規劃主要任務的完成和規劃目標的實現,規劃從不同層面提出了五條政策措施:一是強化規劃指導,二是嚴格行業準入,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四是加強資源管理,五是改善行業管理。
(工信部)
上一篇: 靖江將誕生世界最大的稀土發光材料生產基地
您好!請登錄
合作網站快捷登錄:已有0評論
購物盒子